送迷路兒童找爸爸,反被懷疑人販挨打。警方通報稱,該男子見小孩獨自在路邊哭泣便上前詢問,在得知其想前往三道堰鎮(zhèn)尋找父母這一情況后,該男子自稱想幫助小孩前往三道堰尋找父母于是將之抱起欲乘出租車。上出租車后該男子自稱由于酒后言語不清將目的地說錯,加之小孩不?摁[,這引起了出租車司機的懷疑,懷疑該男子偷小孩,隨后使用對講機呼叫其余司機幫助抓該男子。

朋友圈傳播的關于郫縣偷娃娃的人販子遭暴打的消息,家住郫縣的冉女士也在朋友圈轉發(fā)了這條消息,并評論說:“(這種人)該拖出去喂狗”。然而,僅僅幾個小時后,冉女士卻得知,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礙…是朋友的弟弟32歲的陳青光,回家時遇到一獨自哭泣的小孩,小伙子也是做好事沒有經驗,在送小孩回家時被當成了偷小孩的了……希望大家?guī)兔Τ吻濉!保?6月28日成都商報)

近日網絡、朋友圈瘋狂的傳播各種拐賣兒童信息,然而這些網民口中所謂的人販子卻不是真正的人販子,而是那些無知網民用最真誠、最樸實的語言塑造的“人販子”!在不知真相的情況下擅自添加自己沒有依據(jù)的揣測,使得真相偏離軌道,好人變成壞人,壞人變成好人,造成社會輿論環(huán)境污染,難以辨別真假。

大家都說好人難當,可難是難在方法、方式不當,才造成被誤解,好人變成壞人。如遇到以上類似問題報警才是正確選擇,及時有效的結局問題,避免產生后續(xù)誤解及傷害。

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的社會影響力在不斷擴大,已成為公民行使建議監(jiān)督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途徑。網絡交往具有虛擬性、隱蔽性特點(網絡監(jiān)督存在著法律缺失、信息失真等弊端),網絡監(jiān)督易侵犯個人的名譽和隱私。在網上散布不當言論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公民應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積極營造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

筆者呼吁大家不要成為無知的網民,不要被幕后黑手所利用,不要隨意傳播沒有依據(jù)的評論,成為掩蓋事情真實的一塊烏云。(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