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楓令的鐵路生涯
1956年8月1日,鐵路部門在運城地區(qū)招工,年僅17歲的山西省聞喜縣下丁鄉(xiāng)的王楓令順利通過招工,成為一名鐵路工人。他們一批有50人,30人被分到臨汾,王楓令和其他19人被分配到太原北站機務段。
在段教育室,他們學習安全知識;在機車上,每天往鍋爐的爐床練習投一兩噸煤,3個月后,他們被分配到運用車間。
當時,該段有近1000人,擁有ㄙㄌ5型、ㄇㄎ1型、ㄇㄎ6型、解放1型蒸汽機車共50余臺。王楓令剛開始在太西線,蒸汽機車把玉門溝站裝煤的車輛拉到東社站,再把東社站裝煤的車輛運往太原一電廠。
1958年春,王楓令考上副司機,從太原駕駛ㄇㄎ1型、ㄇㄎ6型蒸汽機車,載著800余噸貨物,運行五六個小時到原平。原平機務段是個折返段,他們在原平換班,另一班人接上車,開到寧武站。在原平,他們再等待從寧武返回原平的蒸汽機車,接上車后開回太原。
那時候,他們每兩個月輪換一次,每個班要在原平折返段待半個月,擔當原平至寧武的貨運任務。一路上坡多、隧道多,從軒崗站到鳳凰站有個坡度為28‰的坡道,一列貨車上坡時需要加補一臺ㄇㄎ1型蒸汽機車或者ㄇㄎ6型蒸汽機車。蒸汽機車還要穿越十幾座隧道,費時費力才能爬上鳳凰山頂的鳳凰站,之后一路下坡,輕松達到寧武站。這一路,蒸汽機車從太原東站編組場開車,時速50余公里,最高時速能達80公里,沿途經過太原北站、黃寨站、高村站等,全程180公里,用時12個小時。
1960年,王楓令考上司機,并光榮入黨。蒸汽機車實行包乘制、3班倒,每臺機車3個班,每班3個人。他們包乘建設型5534號蒸汽機車,擔當北同蒲線太原至寧武間的貨物運輸任務。后來,他們又擔當太原至朔縣間的貨物運輸任務。
如今,兩臺韶山4型電力機車重聯,拉上5000噸貨物,車輛最后端再加補一臺韶山4型電力機車,僅用半個小時就能從軒崗站到鳳凰站。
1960年4月20日,太原北站機務段更名為太原東機務段。由于王楓令工作認真負責、不怕吃苦、業(yè)務技術過硬,1962年,他被提拔為司機長。那時,他心里裝著蒸汽機車,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這臺建設型5534號蒸汽機車。披星戴月,風雨無阻,他帶領車班成員在安全、節(jié)煤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1968年至1970年,王楓令任太原東機務段戰(zhàn)備車司機長,帶領戰(zhàn)備車及乘務員轉戰(zhàn)鄭州鐵路局、濟南鐵路局、南京鐵路局、成都鐵路局等,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參與鐵路運輸。
1969年11月,北京鐵路局抽調太原分局太原東機務段的6臺蒸汽機車戰(zhàn)備車,外加豐臺機務段“毛澤東號”蒸汽機車,支援徐州地區(qū)的鐵路運輸。在1個多月的運輸中,他們克服諸多困難,堅守崗位,東至連云港、西達西安、北抵濟南、南到南京,夜以繼日地搶運旅客列車或貨物列車。在此期間,他們與“毛澤東號”蒸汽機車相互協(xié)作、并肩戰(zhàn)斗,結下了深厚友誼,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
1970年1月,王楓令調到臨汾機務段,繼續(xù)駕駛建設型蒸汽機車,擔當臨汾至孟塬的客車、貨車牽引任務。1973年冬,他調到臨汾鐵路分局調度所,擔任機車調度員。1978年12月,他調到太原鐵路局調度科,任機車調度員。1982年底,他調到北京局調度科,負責太原分局、大同分局、臨汾分局各條線路的機車調度,半年后,他又調到太原分局調度所,任機車調度值班員。1998年6月,他光榮退休。
回憶在鐵路上的往事,王楓令老人念念不忘那些艱苦歲月和情同手足的同事。那些人,那些事,珍藏在老人心里,成為美好回憶。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
鐵路資訊
- 農歷小年車票開售 鐵路春運售票超1億張08:09
- 這一年,你的平安有鐵路人在守護08:09
- 京張“四電”通過初驗08:08
- 鐵路新裝備拉動“公轉鐵”08:07
- 推進安全生產整治有新招08:06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