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燈籠里的綿綿鄉(xiāng)愁
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五,我都會想起兒時故鄉(xiāng)掛紅燈籠的情景,那是北疆最有特色、最熱鬧的節(jié)日,那動人的場面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在故鄉(xiāng)人的眼里,一進農(nóng)歷正月天天都是節(jié)。春節(jié)一過,家家戶戶便開始動手趕制燈籠,準備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把紅燈籠掛在自家門前。故鄉(xiāng)人制作燈籠很有特點,每戶人家都悄無聲息地進行,唯恐自己的手藝外露被別人偷走。正月十五的晚上要進行紅燈籠大賽,比誰家的燈籠造型奇特新穎,精美明亮。因此,各家各戶都暗自較勁,拿出最精湛的手藝和絕活,投入最大的心力進行賽前準備,有的是夫妻合作、父子聯(lián)手,也有的是全家動手,家家戶戶都想拔得彩頭。
正月剛過破五,父親便張羅著制作燈籠,他早早買來五彩紙,把一根松木燈籠桿立在大門旁,以示奪冠的決心,父親說這叫先聲奪人,大造氣勢。父親在屯子里制作燈籠的手藝不算最拔尖,但卻有自己的優(yōu)勢,他善于動腦筋,在制作燈籠時會先琢磨個計劃,設(shè)計多個造型圖案。他常常嘴咬著鉛筆頭,凝眉搖頭,冥思苦想,還時不時地拍幾下腦門。當想出好的造型時,便會哼哼幾聲小調(diào),神態(tài)怪異,引人發(fā)笑,這也讓我覺得父親更加可愛。父親制作的紅燈籠不落俗套,年年都有新花樣,花費了很大心血。
父親制作燈籠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用高粱秸稈,經(jīng)濟實用,不用花一分錢。我經(jīng)常給父親打下手,但父親更喜歡獨自做事,嫌我礙手礙腳,干擾思路,影響他發(fā)揮精湛的手藝。父親做紅燈籠的那幾日,可謂是廢寢忘食,手指經(jīng)常被扎破,有時為了一個小細節(jié)要反復做好幾次,直至滿意為止。父親總能給人驚喜,他扎的紅燈籠在比賽中經(jīng)常奪得好名次。
正月十五燈會是全屯子最沸騰的時候,晩上吃完湯圓,家家戶戶便開始掛燈籠,燈籠里點著粗大的紅蠟燭,放眼望去,一盞盞燈籠在夜空中揺曵,忽明忽暗,猶如一朵朵盛開的紅花,又如一道道飄動的彩虹。全屯子紅霞爛漫,五彩繽紛,把每一條街、每一個胡同、每一間茅屋都映得紅彤彤、亮堂堂。各種造型新奇的花燈紛紛亮相,有西瓜燈、菱角燈、井字燈、鯉魚燈、金雞燈、玉兔燈……花燈五顏六色,赤橙黃綠青藍紫,每一個花燈都有四種顏色,讓人眼花繚亂。這時父親會佇立在屯子中央的十字路口上,觀賞街道上的燈景,一句話也不說,他專注地眺望,時而點幾下頭,任憑寒風抽打著他布滿皺紋的臉龐。
燈會上父親扎的謎語花燈最有亮點,招來扎堆的人群在燈下駐足觀看,相互磋商猜燈謎。這時全屯子幾乎是全員出動,男女老少逐條街、逐個人家地去觀燈,品評哪家的花燈最漂亮。當天晚上就由舉辦紅燈籠比賽的組織者征詢大家意見,評出名次,第二天便張榜公布名次。
父親制作的紅燈籠在歷年的比賽中都會奪得頭名,那是父親最開心的時刻。他面對著自家的紅燈籠轉(zhuǎn)著圈地看,久久凝神欣賞,不肯挪步,手還不時地捋著長胡須,哈哈大笑。父親對紅燈籠的癡迷,深深地感染著我。長大后,我也成了紅燈籠的癡迷者,繼承了父親制作紅燈籠的手藝,正月十五掛紅燈籠的習俗被傳承下來。
如今離開老家多年了,但我對故鄉(xiāng)正月十五掛紅燈籠的情結(jié)卻越來越重,每年的正月十五,我都會扎一盞大紅燈籠掛在家門旁,回味兒時故鄉(xiāng)掛紅燈籠的情景。年年不忘,歲歲堅守,這或許是對父親紅燈籠情結(jié)的追思,也是綿綿的鄉(xiāng)愁。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zhuǎn)載內(nèi)容之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
鐵路資訊
- 農(nóng)歷小年車票開售 鐵路春運售票超1億張08:09
- 這一年,你的平安有鐵路人在守護08:09
- 京張“四電”通過初驗08:08
- 鐵路新裝備拉動“公轉(zhuǎn)鐵”08:07
- 推進安全生產(chǎn)整治有新招08:06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