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處黃河鐵橋邊,即使還沒入冬,十月的烏海工務段杭錦旗工區(qū)卻在這秋風作煞的季節(jié)里也格外寒冷。晚上七點鐘,剛吃完晚飯的劉有權又披上工衣,開始他的“后勤工作”。

劉有權一手扶著開裂的木制鍬桿,一手握住斧頭順著木桿的開裂端向下小心地側劈,幾分鐘后,開裂的木屑被盡數(shù)刮落,一根“嶄新”的鐵鍬桿呈現(xiàn)在了我面前,緊接著,劉有權拿起手邊的鍬頭,站起身,將鍬頭半套在木桿上,握緊木桿,用力向地面一墩,鍬頭和木桿緊緊地套在了一起,就這樣一個、兩個……半小時后,修理完全部鐵鍬并放置歸位的劉有權又一頭鉆進工具房開始整理機具和材料,他拿出為便于班組長統(tǒng)籌安排,經他認真清點各類零部件支出和庫存數(shù)量、編輯成冊的一個本子,邊清點整理,邊做詳細記錄。不知不覺,院里響起轟隆的鍋爐聲,劉有權低頭看了下手表,“這么快就10點鐘了,我的活還有點沒干呢”,劉有權略顯焦急地說道,便又繼續(xù)低頭工作了……

早上四點半,昨晚忙到11點才休息的劉有權從工作雜事的睡夢中醒來,害怕打擾到工友休息的他將穿衣的聲音壓到最小,簡單洗漱,草草吃了幾口早飯,拿出昨晚備好,駐站所需的作業(yè)單、對講機等。早上五點,劉有權騎著電三輪前往車站開始一整天的駐站工作。

胸口別著的那部剛盡完安全職責的對講機和椅邊那杯已被瑟冷秋意纏綿褪熱的涼茶,讓天窗點結束后在站房外獨自一人做自我總結,本就身形瘦弱的劉有權顯得孤廖寂寞。有些昏黃的天空下,劉有權布滿老繭的右手握緊筆桿,在和天空一色,已被翻看、使用地皺跡滿布,甚至有幾頁被搓揉地缺角的工作記錄本上重重寫下了自己今天的工作“反時。

拿起那本工作記錄本仔細翻看,當日天窗的調度命令號、里程、時間、施工負責人,作業(yè)前的安全預想,作業(yè)后的總結,詳細羅列在當中,圈畫得已不知多少痕跡的自我“反時占據(jù)了大半個本子……

有所感觸的我回了回神,似乎看到了寒意十足的秋風下,映著撥云見日的光亮,顯得孤廖寂寞的劉師傅亦放出了別樣的光彩,顯得異常高大和“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