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最近一次在返崗的火車上,聽兄弟單位的兩位同仁在訴說他們單位的人員現狀:不少年齡在50歲上下的老職工作為單位上的中堅力量,擁有著豐富的現場工作經驗,卻在工作中僅僅滿足于完成分配給自己的工作任務,再問其他有關工作上的事,一概不知。

造成這種現象,相當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工資收入現狀引起的。現在鐵路職工工資的構成基本上由崗位工資、技能工資和津補貼、工齡工資等項目構成。作為原來工資結構中主要構成部分的技能工資,已經很多年沒有變化;工齡工資所占比例很小,基本上反映不出什么。如果分配給自己的工作任務能夠保質保量的完成,就是不干其他“份外”的工作,工資收入也不會受影響。而要去帶領技術業(yè)務不很熟練的職工去完成一項較大的、群體性的工作任務,則要操很多心、擔很多責任,包括技術上的和安全上的;即使圓滿完成工作任務之后,也多拿不了什么錢。按照現行工資政策,剛上班的大學生崗位工資跟老職工的崗位工資一樣,甚至超過老職工,全部拿下來,幾乎與老職工相差無幾。如此一來,大大影響了老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老職工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工作經驗十分豐富,在生產現場見過的情況也比較多,出現緊急情況應變能力也比較強。青年職工剛從院!‘厴I(yè),現場工作經驗相對不足,書本上得到的知識比較多,但往往與現場結合不夠。有些青年職工能夠明白這其中的重要性,知道向老職工學習;而如果有的青工缺乏尊師重教的意識,認為自己文化程度高,知識夠用,不用向老職工學習。老職工則恰好因為工資收入的問題,心里不是那么痛快,想著你愛學不學,也不熱心教。再有幾年功夫,這些五十歲上下的老職工就會帶著他現場工作的經驗和知識,離開工作崗位,現場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就會面臨斷層的危險。

建議鐵路總公司的勞資決策部門,考慮加大工齡工資在工資比例中的構成比例,適當提高工齡工資的標準,增加按年計發(fā)的數額,這樣隨著職工工作年限的增長,作為對老職工工作經驗和勞動貢獻的回報和體現,工齡工資在工資收入中所占比例就會不斷加大,有利于體現鐵路企業(yè)對老職工工作業(yè)績的承認和尊重,也真正有利于“傳幫帶”作用的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