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的青島,名流云集,文風浩蕩。
1931年5月10日,《讀書月刊》刊發(fā)《青島作家零訊》,介紹當時到青島的新文學作家近況,共九條,其中第一條寫道:“馮文炳:因賠錢過多而停刊的《駱駝草》,其編輯馮文炳先生,筆名為廢名,現(xiàn)在青島鐵路中學(即膠濟鐵中)擔任高級中學之‘文學史’及‘學術文’等功課教員!
廢名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shù),也是跨詩、文、佛諸多領域而難以歸類的學者。在中國現(xiàn)代作家里面,他是名氣極大的一個,也是讀者極少的一個。他文風晦澀,詩意盈盈,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他是與周作人惺惺相惜的知己,也集魯迅的追隨者與批評者等身份于一身。
1929年,廢名從北京大學畢業(yè)后,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工作,并為找工作到處奔波。1930年5月13日,廢名與馮至、周作人等辦《駱駝草》,算是找到了一份可以耕耘的事業(yè)。可惜同年11月3日,《駱駝草》就?耍瑥U名再次陷入窘境,而北平又沒有合適的去處。于是,他去了青島。
1931年1月12日,剛到青島不久的廢名就給周作人寫信,請他幫忙:“今早發(fā)一信,把日子都記錯了。青島這地方很好,想在這里住它一個春天,另寫一信給平伯,請他或由他另約幾位與楊振聲有交情者共同寫一信與楊替我謀三四點鐘功課,不知如何,請翁就近向平伯打聽一下。我寫給平伯的信是由清華大學轉,當能收到!
文中的“平伯”即俞平伯,作家、紅學家、中國白話詩創(chuàng)作的先驅者之一,與胡適并稱“新紅學派”創(chuàng)始人,1919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后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任教。文中提到的楊振聲與俞平伯曾是北京大學同窗好友。楊振聲,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作家、教授,1930年至1932年秋任國立青島大學(今山東大學的前身)校長。
廢名在信末特別注明:“來信寄青島鐵路中學修古藩轉!毙薰欧1929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20世紀30年代曾是沉鐘社主要成員。修古藩于1933年至1934年間在《沉鐘》第19期至第34期上,發(fā)表了一系列小說、散文。
周作人收到廢名的信后,于1931年1月15日給俞平伯去信,請他幫廢名疏通。此前,周作人曾幫楊晦向楊振聲說過一次,但沒有效果,這次替廢名疏通同樣無效。廢名最終沒能在青島大學任教,但他轉而接受了膠濟鐵中的邀請。
盡管我們不清楚廢名在膠濟鐵中的講課情況,但是從后來他在北大的講課情況看,實在是別具一格。據(jù)當時的北大學生、現(xiàn)在的北大教授樂黛云回憶:“廢名先生講課的風格全然不同,他不大在意我們是在聽還是不在聽,也不管我們聽得懂還是聽不懂,常常兀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他時而眉飛色舞,時而義憤填膺,時而凝視窗外,時而哈哈大笑。他大笑時常常挨個兒掃視我們的臉,急切地希望看到同樣的笑意。其實我們并不知道他為什么笑,也不覺得有什么可笑,但不忍拂他的意,或是覺得他那急切的樣子十分可笑,于是也哈哈大笑起來,F(xiàn)在回想起來,這種類型的講課和聽課確實少有,它超乎于知識的授受,也超乎于一般人的道德‘熏陶’,而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愛心、感應和共鳴!
盡管廢名在膠濟鐵中任教時間不長,但在膠濟鐵中的教職員名錄上,卻永久留下了他的名字。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